2021-05-31 18:17:53
2007年10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从西昌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经过近14天、206万公里飞行、8次变轨后,嫦娥一号到达月球附近,开展绕月探测,实现了中国探月工程的首次突破。 嫦娥一号探测器是我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携带了7种科学仪器,分别是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干涉成像光谱仪、伽马/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 嫦娥一号轨道图
2021-05-31 18:17:24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产品的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太阳翼展宽约18.4米,重8.6吨,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设计在轨寿命不小于2年,主要任务是接受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访问,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关键技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由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于9月15日22时04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2021-05-31 18:14:48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为全新研制,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8506千克,设计在轨寿命2年。 实验舱由密封舱和非密封后锥段组成,密封舱有效活动空间约15立方米,可满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非密封后锥段安装遥感试验设备。实验舱前端安装被动对接机构及交会对接测量合作目标,与飞船对接后,可形成直径0.8米的转移通道。资源舱为柱状非密封舱,配置推进系统、太阳电池翼等,为空间飞行提供动力和能源。
2021-05-31 18:13:44
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研制了三代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平台。东方红四号平台为现役主力平台。正在研制第四代东方红五号超大容量平台。 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概念图
2021-05-31 18:12:37
我国已形成了以资源系列地球资源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海洋系列海洋监测卫星和环境系列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组成的民用航天基础设施。 (一)资源系列卫星 资源一号02C卫星和02B卫星实现组网观测,分辨率达到2.36米,实现了遥感卫星从科研试验型向业务应用型转变。资源三号卫星实现了地表立体影像的获取。 (二)风云系列卫星 1、风云一号 风云一号是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是世界气象组织业务系统的重要业务卫星。卫星可获取昼夜云图、地面图像、泥沙、植被、冰雪、地表洋面云顶温度,土壤湿度,对
2021-05-31 18:12:14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是《中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部署的一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由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高分专项将建设基于卫星、平流层飞艇和飞机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获取系统,完善相应地面系统,建立数据与应用中心。该系统将与其他观测手段相结合,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覆盖的对地观测能力,到2020年,建成先进的陆地、大气、海洋对地观测系统,为现代农业、减灾、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等重大领域提供服务和决策支持。 (一)高分一号卫星 高
2021-05-31 18:11:4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按照“先区域、后全球”的总体思路,制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北斗试验系统区域有源导航。2000年12月通过双星定位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第三个具有自主卫星导航能力的国家。 第二步 北斗区域系统区域无源导航。2012年12月建成由14颗卫星(5GEO +5IGSO +4MEO)组成的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覆盖我国及周边亚太地区的导航、授时、测速及短报文服务。 第三步 北斗导航系统全球无源导航。2020年左右全面建成北斗全球卫星
2021-05-31 18:10:31
技术试验卫星包含了实践一号、实践二号、实践四号、实践五号、实践八号、实践九号、实践十号、实践十三号、实践十八号等实践系列科学试验卫星。
2021-05-26 19:07:59
探测一号和探测二号卫星与欧洲空间局四颗卫星协同观测,首次实现世界上对地球空间的六点联合观测。
2021-05-25 18:39:12
长征二号丁火箭(CZ-2D)是两级运载火箭,采用N2O4/UDMH推进剂,可安装上面级,起飞重量为233吨,火箭全长39米,一二级直径为3.35米,整流罩直径为2.9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4000千克。